南安鼻紊食品有限公司

招高級人才,上覽優獵頭! | 服務熱線:0755-86153389
覽優獵頭
個人服務
企業服務

政協委員范集湘:中國電建海外市場"逆市飄紅"

電建企業將在國際化升級中實現轉型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董事長范集湘

中電新聞網記者 史曉斐

  經歷改革重組后,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在新的歷史時期迎來了轉型發展的良好開局。面對國內傳統電力業務市場增長平緩、國際商務環境復雜多變等新挑戰,如何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帶動行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就此,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董事長范集湘。

  記者:今年的全國兩會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作為新當選的政協委員,此次參會的感受是什么?

  范集湘:通過這次參會,我真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新一代領導集體直面問題、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備受鼓舞。

  環顧全球不難發現,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改革的時代。各主要經濟體通過經濟、機構和社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浪潮已經不可逆轉,其重塑全球經濟面貌,加速再平衡進程的力量不容低估。在歐美大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中,國際分工格局正在不斷改變,從根本上影響著中國經濟長期賴以發展的外部環境。

  實現民族復興,這個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夙愿的中國夢,今天離我們如此切近。在過去與未來的交匯點上,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新的挑戰,肩負著重要責任。始終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支柱性作用的電力工業,必須要在更清潔、更高效、更和諧的道路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記者:近來頻發的漫天沙塵和水污染,讓環境保護的話題,又一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您怎么看?

  范集湘:我國多個地區出現環保問題,表面原因是不利氣候條件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深層次原因是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所積累的環境損耗的顯現。

  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強化,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開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夠。這些現實因素,讓我們的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了生態發展的承受力。

  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警示我們,發展理念的升級、發展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不發展不行,發展卻污染環境也不行。

  如何平衡兼顧?唯有轉變發展方式。我國加大治理污染、節能減排的力度,是自身發展要求,也是責任大國所為。唯有以壯士斷腕的堅定決心、永續發展的負責態度,應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才能順應人民群眾的期待,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

  隨著我國污染治理史上最嚴厲的措施出臺,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六大行業將在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約束下,加速轉型。未來,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也將立足自身特色,不斷吸收以往好的建設經驗,用更加和諧的工程建設理念,來適應新的發展要求。

  記者:創新驅動戰略在黨的十八大提出之后,受到廣泛熱議。當前,我國整個電力建設行業都在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具體到企業的管理運營環節,應該如何推進? 

  范集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們黨在關鍵時期、攻堅階段做出的重大抉擇。將這一戰略明確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充分表明了我們黨依靠創新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為我們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在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同時,始終以國際一流企業標準進行著自我審視,力求通過技術創新占領產業制高點,以良好的創新氛圍推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迅速提升。

  當前,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市場主體,作為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央企業,作為中國水利電力建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行業代表,作為面向全球提供水利電力工程及基礎設施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建設集團,正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新要求,按照國務院、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努力轉變發展方式,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參與國際行業競爭和全球資源配置與分工合作,爭取早日建設成為中國特色質量效益型世界一流企業。

  這個過程中,要堅持四個創新。一是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把坐標定位在素質提高和能力提升上,加快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調整、向上游提升,力求控制和爭奪產業鏈高價值環節,讓企業業務結構更健康,培育企業新增長點,實現商務談判、設計咨詢、施工組織、運營管理各環節的無縫銜接,最大限度地解放企業生產力,努力做到用新視野謀劃發展、用新體制激發活力、用新辦法破解難題。二是堅持科技創新,以內生增長的強勁動力搶占市場競爭高地,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級平臺推進技術創新,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研發和使用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切實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發展后勁和抵御風險能力,真正把企業建成科技創新主體,將水利水電建設行業科技國際領先的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形成長期競爭優勢,為加快企業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國家“走出去”大業積極作為、建功立業。三是堅持管理創新,騰出時間和精力調整結構、提升管理,與國際一流企業對標,大力實施管理提升戰略,加快構建基于適應國際經營競爭環境的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精細化的國際管理能力,實現推進設計施工裝備一體化的體制創新目標,更好助力集團發展。四是堅持人才創新,著力建設國際化的企業家隊伍、職業經理人隊伍、專業管理人才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并持續推進人才的本土化、屬地化。

  記者:盡管剛剛組建不久,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的發展軌跡卻已經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注。尤其是以海外市場“逆市飄紅”和進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國際化戰略的迅速推進,一度被業內看作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您如何看待這些改變?

  范集湘:如果說市場是檢驗企業實力的考場,那么國際市場就是企業突破發展瓶頸的現實課堂。應對國際化的業主訴求和標準約束,是我們重新找到發展坐標的有效途徑。中國電力建設集團重組成立一年多來,全面實施國際化優先發展戰略,成為第一家海外業務合同存量超過國內的建筑類央企。

  目前,我們的國際經營指數已經達到0.38,外向型經濟成分愈加明顯,是國際經營程度相對較高的中央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在全球產業布局中少有的具有行業代表性、功能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之一。可以說,海外業務已經成為整個集團保持增長態勢的“新引擎”。

  比取得這些業績更加可貴的,是我們在跨步走進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學習到的先進理念和積累出的品牌效應。要真正成為一家國際國內同行業技術領先的跨國公司,就要搭建起開放型的業務結構,發揮集團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構筑國際業務政策高地,搭建集團化、一體化國際經營平臺,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集中力量開發資源豐富、具有市場潛力的發展中國家和我國政府重點經濟援助的國家,對重點市場、重要國別進行聚焦式營銷,從而放大產業鏈一體化效應,強化市場協同,推進總承包業務成長,用實力較強的企業帶動其他企業共同 “走出去”,打造“航母編隊”,提高集群戰斗力和協同作戰能力,降低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要從戰略規劃、人才選用、管控模式、組織架構、領導力量、經營機制、業績考核、激勵政策上全面與現行國際規則對接,充分體現國際業務優先發展戰略原則,不斷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

  記者:這種跨國經營是否意味著企業的運營風險正在變大?如何有效控制潛在的風險因素,進一步發揮國際業務的價值貢獻和趨勢引領效應?

  范集湘: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風險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與其瞻前顧后,不如積極面對各類顯性和隱性的不穩定因素,學習國際先進企業的風險管控經驗,心中有數才能有備無患。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風云變化,的確為跨國經營帶來了挑戰。要建設世界一流的企業,就要圍繞這個重點領域,與國外知名跨國企業對標,扎實開展意識對接、市場對接、規則對接、人才對接。所謂意識對接,就是將自身能力和優勢有機融入國際化規則中,形成包括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本土意識、合約意識、市場意識、職業道德意識在內的國際主流意識,加強海外項目的風險管控水平,有效防范國際業務的多重風險。所謂市場對接,就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調動兩個積極性,堅持本土化經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雙贏。所謂規則對接,就是建立健全整套質量、環保和安全制度體系及控制程序,從標準上接軌,并在具體執行中視標準、規范、程序如同法律,嚴格遵守。所謂人才對接,就是著力推動現有人力資源結構國際化轉型,構建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緊缺人才的政策高地,打造來自五湖四海、不同膚色的“多國部隊”,逐步建立國際化的經營團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

  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在不斷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軌的過程中,掌握最高端的市場資源,形成先進的企業管理體系,從根本上實現從傳統電力建設企業向國際一流企業的轉變。

  記者:在您看來,未來幾年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如何應對?

  范集湘: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這個重大的階段性變化,我們必須正視并妥善應對。

  總體判斷,我們仍處于可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內涵和條件發生很大變化。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簡單地是經濟形勢上行時被動形成的傳統機遇,而更多的是倒逼我們主動改革創新、加強管理、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能力的新機遇。也就是說,外部環境的變化、內部發展的需求、傳統優勢的逐步喪失,形成了不改不行、不變不行的倒逼機制,如果我們主動自覺地解放思想,踏上時代變化的節拍,順勢勇為,刻不容緩地、主動地改革創新理念、組織、機制、模式、手段,提升國際競爭實力,就是很好的發展機遇期,就能大有作為;如果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繼續沿用過去的觀念、思路、機制、模式、方法來應對,四平八穩,按部就班,就會是嚴重的困難期,我們的發展將不可持續,我們將愧對上級組織和廣大員工。所以,如何主動自覺地順勢而變,刻不容緩地創新變革,將內外部的倒逼機制層層有效傳遞到企業內部,轉化為壓力和動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能力。

  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我們的企業需要在兩個層面做好準備工作。從短期看,要關注風險,嚴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抗市場沖擊能力,穩中求進。從中長期看,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人才創新,促進產業升級,促進自主創新;重塑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努力進入新的市場、進入更高的產業層次,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打好機制和管理的基礎。

轉自網絡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4557號